为进一步了解乡村产业发展,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讲好乡村故事,探索乡村文旅深度融合的个性化发展路径,为乡村发展与振兴注入新动能,近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行思”实践队赴湖口县流芳乡、付垅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进园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实践队来到湖口县流芳乡“豆香小镇”,开展“探寻一粒豆子的能量”主题实践活动。他们深入一线生产车间了解流芳“豆香”产品制作工艺,走访企业家、车间工人、当地百姓,探寻“豆乡”文化底蕴,为讲好“豆乡”故事收集材料。队员们还走进园区的电商直播间,展示“豆香”工艺,分享“豆乡”故事,让“流芳豆香小镇”“在线飘香”。
走村庄,探访“宅改”秀美乡村
为深入了解乡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及发展情况,实践队来到湖口县“宅改”示范点付垅乡水车村徐庄开展调研。在当地乡干部的带领下,他们参观了“宅改”后的新徐庄,好一派屋舍俨然、静谧古朴的新气象。实践队倾听了“宅改”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定了将来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信念。他们还深入农户家,听群众畅谈“宅改”新生活,感受“宅改”给当地村民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入剧团,唱响“非遗+旅游”大戏
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实践队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所在地——湖口县“戏曲之乡”付垅乡,开展了“探寻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调研实践。队员们走进湖口青阳腔陈列馆探寻青阳腔文化底蕴。来到当地戏剧团,听非遗传承人饶江钗、刘先凤两位老师唱响《吕布戏貂蝉》的大戏,并走上舞台,跟着老师的步伐和节奏,学起了这古老的声腔艺术,深度体验了青阳腔的文化魅力。此外,队员们对两位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度采访,了解了青阳腔传承的现实困境,他们纷纷走村入户,了解当地青阳腔的文化活力,为“非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助力。
上舞台,传递爱国奋进强音
为进一步筑牢青少年理想信念之基,砥砺爱国之志,“行思”实践队在付垅乡参加了由湖口县付垅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湖口县儿童活动中心以及付垅乡妇联联合主办,九江学院艺术学院承办,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协办的“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的文艺汇演。活动中,实践队员陈衍、张妍用铿锵有力的爱国之声带来了朗诵《百年青春,当“燃”有我》,曲声悠扬,字字珠玑,传递了青年大学生的浓浓爱国之情,掷地有声的铮铮誓言鼓舞着“儿童之家”的小朋友们。紧接着,队员们一起迈步走上舞台,唱响了《强国一代有我在》,嘹亮的歌声中蕴含着有为青年敢拼敢闯的奋斗誓言,豪迈的歌词里饱含着强国青年立志报国的真挚情感。
活动期间,实践队员还对现场的小朋友们开展了个性化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讲故事,谈梦想,给希望,引导孩子们从小立鸿鹄之志,长大践报国之行,在小朋友们心中悄然播下了远大理想的种子,相信会开出无数朵光彩夺目的报国之花。
在一周的实践中,队员们齐心协力、团结协作,提高了思想站位,磨砺了意志品质。他们在“边行边思”的实践路上,从青年视角记录了秀美乡村的发展成就,讲述着乡村振兴的故事,下一步,队员们将结合专业知识和当地文化特色,探索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三下乡”实践意义重大,为自己的大学生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将不断积蓄前进力量,书写砥砺奋斗青春华章。
(文/图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行思”实践队 )